工作姿勢糾察隊:五大NG工作習慣,讓你不知不覺越坐越痛!
長時間坐辦公桌卻常腰痠背痛?許多辦公族常見的五大姿勢錯誤——長脖子、聳肩、翹腳、缺乏運動、穿高跟鞋——都是導致慢性痠痛的關鍵。從中醫結構治療角度帶你調整日常小習慣,找回身體的平衡與舒適。
「湯醫師,為什麼我沒受傷,也會全身痠痛?」
這是我在診間最常聽到的問題之一。
許多人明明沒有外傷、沒有開刀,也不是從事體力勞動,卻總是腰痠背痛、肩頸僵硬。
原因往往不在「受傷」,而是藏在那些看似無害的工作小習慣裡。
以下這五種姿勢,就是許多上班族反覆出現的「隱性傷害源」。
一、長脖子:螢幕太近,肩頸太緊
當你專注工作、臉貼近螢幕時,往往不自覺讓脖子前伸、背部拱起。
這種姿勢會讓肩頸筋膜長時間維持拉扯狀態,久而久之造成頸部與上背緊繃、頭重感,甚至引發頭痛與肩頸僵硬。
💡 建議調整:
螢幕上緣與眼睛齊平,保持一個手臂長的距離;每工作30分鐘起身伸展一次。
二、聳肩:壓力讓你「肩膀卡卡」
「你是不是容易緊張?」這是我常問患者的問題。
在壓力大的情況下,許多人會不自覺讓肩膀上提、手臂緊繃。長期下來,不僅肩頸僵硬、循環變差,還可能增加五十肩、肩夾擠症候群的風險。
💡 建議調整:
有意識地放鬆肩膀、深呼吸,讓肩線自然下垂。可搭配肩頸伸展或胸口開展動作。
三、翹腳:骨盆歪斜的無聲殺手
許多人會翹那一隻「翹起來比較舒服」的腳,但這正代表你的骨盆已經偏向一側。
長期習慣翹腳,容易造成骨盆歪斜、下背壓力不均、腰痠與坐骨神經緊繃。
💡 建議調整:
雙腳平放地面,必要時可在椅下放腳墊。讓脊椎自然延伸,不讓身體偏向一側。
四、無運動習慣:坐出來的「肌肉失衡」
許多上班族會說:「我每天都有去公園散步啊!」
但其實這樣的運動量不足以啟動久坐時不會用到的肌群。
當某些肌肉過度使用、某些肌肉長期閒置時,身體會出現「肌群失衡」,導致慢性痠痛與體態問題。
💡 建議調整:
進行全身性運動,如跑步、游泳、重量訓練或核心穩定訓練,幫助喚醒長期未啟動的肌群。
五、高跟鞋與骨盆前傾:結構問題,不是胖的錯!
許多前來看診的女性患者會擔心小腹明顯、想減肥。但實際檢查後,很多是因為骨盆前傾導致腹部向前突出。
這通常與長期穿高跟鞋、姿勢不良有關,而非脂肪堆積。
💡 建議調整:
選擇低跟或穩定支撐的鞋款,並進行骨盆與下背的結構矯正練習。
如果檢查了以上五項仍然有長期身體不適,
那就可能不只是姿勢問題,還需要評估是否存在內科性或結構性失衡。
你可以預約諮詢或私訊討論,我會幫你評估是否需要徒手治療或中醫調理介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