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字韌帶與半月板術後:為什麼你的膝蓋彎曲角度停在原地?
十字韌帶與半月板,是運動員常見的受傷部位。當出現明顯腫脹、不穩定、無法承受高強度運動等症狀時,多半仍需要考慮進行重建手術。而在術後的復健過程中,一個關鍵目標就是——循序增加膝關節的彎曲角度。
如果手術中合併半月板修補,彎曲角度的進展確實會比較慢。但今天遇到一位患者,主訴「膝蓋彎曲角度遲遲無法突破」。明明復健很認真,卻像是被卡在某個角度。
問題並非來自膝蓋內部,而是來自「關節鏡疤痕」
觸診後發現,在先前的關節鏡手術入口周圍,筋膜呈現「難以滑移」的狀態。雖然傷口很小,但畢竟是深入關節的操作點,仍然可能造成深淺層筋膜、肌肉的沾黏。
治療方式是:
在患者目前可達的最大彎曲角度下,先釋放疤痕周圍的張力。放鬆後,膝蓋活動的緊繃感立刻緩解許多。
再處理膝蓋上下連帶的肌肉與筋膜。因為會造成十字韌帶斷裂或半月板破損,往往代表膝關節上下原本就存在較大的扭力與張力。
調整完這兩部分後,患者走路流暢度明顯改善,後續復健中的彎曲角度增加,也迅速追上預期進度。
術後彎曲角度停滯時,記得檢查「這件事」
雖然關節鏡傷口很小,但術後仍可能帶來:
筋膜滑移受限
局部沾黏造成角度卡住
活動代償,使整體張力無法均勻分布
因此,在「手術順利但膝蓋彎曲角度卡關」時,關節鏡疤痕與其周圍筋膜,會是非常值得優先檢查的部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