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手不只是「手的問題」:為什麼治療要同時處理肩胛骨與肋骨?

「媽媽手」常見於新手父母反覆托抱小孩,但其實許多長時間使用手部的族群─例如上班族、廚師、服務生─也很容易出現相同困擾。今天想分享的是:媽媽手(De Quervain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)除了治療局部之外,更需要注意哪些遠端的結構?

媽媽手的結構問題不只在手腕

De Quervain Disease 的主要病變,是包覆外展拇長肌與伸拇短肌的腱鞘因長期反覆使用而產生腫脹、發炎與滑膜沾黏

臨床檢查中,除了看到手腕局部腫脹、僵硬、肌腱滑動受限外,常常會伴隨以下現象:

  • 肩膀活動度下降

  • 肩胛骨無法平貼肋骨

  • 肋骨本身活動受限

這些限制看似與手腕無關,但卻會強化手部肌群的代償,使局部症狀反覆。

為什麼治療不能只處理手腕?

治療上,一開始仍需先處理局部:

  • 鬆解沾黏的腱鞘、滑膜

  • 讓前臂肌肉重新「一條條」分開

  • 恢復手腕的結構與滑動度

在這一步驟後,症狀通常會改善不少,但仍會有患者說:「醫師,我在抬手或旋轉肩膀時,會感覺到大拇指那條肌腱被拉住。」

這個現象代表:若肩胛骨與肋骨的滑動沒有恢復,即使局部處理得很好,手腕仍會受到遠端張力牽引。

遠端重組:媽媽手真正能痊癒的關鍵

當肩胛骨可以順暢地貼著肋骨滑動、手臂能自然旋轉時,手腕才會完全放鬆,不再獨自承擔全部負荷。
這是剩餘卡滯感消失的關鍵,也能大幅降低復發率。

因此完整的治療包含:

  • 肋骨、肩胛骨活動度調整

  • 手肘與前臂的張力調整

  • 最後才是手腕局部的沾黏處理

不只媽媽手: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也是同一個道理

臨床上,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等前臂肌腱問題,也都有類似的機制:

『必須同時處理 遠端的肋骨與肩胛骨的滑動度,才能真正讓整條上肢的力線回到正常狀態。』

當整條手臂的力線順暢了,局部肌腱自然不容易再受到不當牽引。

Previous
Previous

一週落枕未癒,肩頸僵硬到無法轉頭的案例

Next
Next

陳年腳踝扭傷反覆發作?真正關鍵可能在小腿與足弓